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日月明空,弘治暗争四十三(1 / 2)

日月明空,弘治暗争四十三

大唐永徽六年五月初一1。

驾行猎宫近两月之久的唐高宗李治,终究还是回到了太极宫。

而他回到宫中第一件事,便是着内廷拟表,上参中宫皇后王氏与其母柳氏内外相应,于宫中大行巫蛊之术,意图迷主惑上之意。

这样的消息一传出,上下皆惊——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这样的结果是迟早的事,但没有人会想到,竟然来得这般快。

一时间,前朝后廷之中,又一次将目光全部都投向了立政殿的女主人身上。

+小说++ZHUmnbsp; 而正因着这种注视,各种各样的秘闻消息,也从宫中一一传了出来。

从前些日子赐与太尉长孙无忌的数车宝物是她所赐,到她为立后一事,而曾着其生母亲入太尉府中,以利相劝,却被长孙无忌严辞喝回。

从她着令左右,设计暗害中宫王氏,再到李治最疼爱的帝女安定之死,只怕也是她故意所为……

这样的流言,很快便如星火燎原般地在宫中内外传了开来。

李治闻言,自是震怒,而他身边的人更加知事,不等天子赐罪,便一个个先去拿了那些嘴多犯事的侍婢们,打杀了十几个,先是镇住了宫中这股子歪风。

接着,便是李治当朝怒喝,甚至当面质问力求此事真相的裴行俭等人,可有证据证明安定之死乃为媚娘所为。

这句话却是问住了每一个想借此事阻止她的人。

是啊……

那一日之事的真相为何,每个人心里都是清楚的,说明白些,这样的说辞,也不过是一个求图一点转圜之地的理由而已。

可当李治当廷怒喝,甚至将裴行俭所上的疏表摔回到他面前时……

所有人看着李治的脸,似乎都是刚刚才明白了一件事:

废王立武,竟已至了难以阻止的地步。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到了长孙无忌的身上。

然而令他们更加吃惊的是,原本最坚决地阻止武氏立后的他,此时竟然沉默了。

他竟然沉默了。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前些日子的那些赐赏,与李治对长孙诸子的封荫。

于是,自长孙无忌立于这朝堂之上的那一刻起,头一次,有人对他投以鄙视的目光。

可是这个老人,却浑似未觉一般,只是依旧上他的朝,依旧立他的班,依旧做他的哑巴。哪怕是裴行俭等几个反对得最厉害的大臣,被李治一一逐出朝堂之时,他也依旧只是沉默。

这样不安的气氛,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严重。

每个人都在盼望着早朝尽快结束,每个人都在盼望着,长孙无忌能够早一点儿开口说话。

他是开口了。

当德安宣诏,无事退朝之时,他突然睁开眼,堂堂然道:

“臣长孙无忌,有疏上奏天听!”

立时,所有的目光,包括李治的,都投向了他的面容之上。

李治定定地看着自己的舅舅,好一会儿,突然面色温和,伸手制止了见事不对,意欲强行宣退朝的德安,淡淡道:

“舅舅有何事,直言无妨,何需具本?”

长孙无忌抬眼,看着这个甥儿,突然露出一丝难解的微笑,好一会儿才收了收笑容道:

“老臣蒙昧,已是年迈,如今病体不安,实在应该退隐归仕,含饴弄孙。然则老臣身怀先帝圣命,实不敢贪恋清安之福。故准请主上,赐恩阅奏!”

言毕,他深深地低下头,举起一本奏疏,一叩,再叩,三叩。

所有人立时哗然——

他们已然很久,没有见到过有特恩蒙赐的长孙无忌,行此大礼。

于是每个人都振奋起来,每个人都认定,这一回,长孙无忌的奏疏,的而且确是为了阻止那个武氏妖女而为之了!

每个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长孙无忌手中那本茶绫绢裱的奏疏,仿佛看着一本救命的仙丹!

李治闭着的目光,从完全遮盖了面容的旒垂之后,投在长孙无忌深深低着的冠上,好像要看穿那冠,看清他的脸也似。

但终究,他没有看得到,于是只淡淡点头,转身看看德安。

德安犹豫了一下,很快也便小步勾腰下得阶来,从长孙无忌手中接过那本奏疏,又小步勾腰地上了玉阶,奉于李治面前。

李治并没有立时便接过它,反而是定定地看了长孙无忌好一会儿,才淡淡一笑,伸手,由着德安将奏疏放在手上,低眸,展阅。

阅毕,他的面上,没有透出任何的表情——这是他的父亲在临终前,教他最重要的一件事:

即使头顶冕冠,旈垂过颌,没有人能够直接看到他的表情……

他也要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的淡漠。因为天子一笑,一怒,一嗔,一喜,都会给这个帝国,带来无穷无尽,无法设想的影响。

所以……稚奴,不止是你的一句话,一个决定要小心。你要小心的,还有你的笑,你的怒,你的嗔,你的喜……

你的每一点情绪,都不能随意展示于朝堂之上。因为这是你的底牌,你不能将它轻易亮出来,亮在那些心底有着各种想法的人们面前。

而这些情绪之中,你最不能露出来的,便是恐惧。

天子可以怒,可以喜,可以乐,可以忧……却万不能恐惧。

因为你的恐惧,带来的,将是整个大唐天下的恐慌。

你不能怕。绝对不能怕。死,也不能怕。

……李治一直牢牢地记着这些话。所以他早就已然练就了一身本领,除去在一个人面前之外,他自登基以来,便再也不曾在一个人面前露出任何害怕或者恐惧的表情。

他会怒,会笑,会喜,会忧,却唯独不会恐惧。

可是当今天,当他看完了这本奏疏之后,他却突然觉得全身发冷,表情凝结……

甚至,他的双眸之中,露出了无比的心慌与惊恐!

而他藏在玄底金龙广袖里的双手,竟然也开始微微地抖了起来!

他竟然开始发抖!无法克制地发抖!

这让德安大感意外,更加感到不安,于是急忙上前一步,低声唤了一句:

“主上……”

这一句轻唤,仿似将李治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他定了定神,回头看了一眼德安,紧了一紧袖中之拳,好一会儿才轻道:

“元舅所言,朕已亲阅。然此事事关重大,若有他议,还是日后再论罢……”

说这话的时候,别的人尚且无察,只是微感失望,只有德安,却是明显地感觉到了,李治在害怕!他是在害怕!

那奏疏上,到底写了什么?!德安咬牙却不敢轻言,只是沉默。

然而长孙无忌却不肯轻易放过,反而起身,表情平静地拱手道:

“主上圣明,此事确乎事关重大,然正因此事事关重大,已是无数贤臣良员不明主上一片苦心,更不知先帝生前安排,这才斗胆,请主上恩准……”

这个老人的目光,此刻突然显得格外明亮:

“恩准宣大内侍监王德,启封先帝第三道生前秘旨!”

李治的呼吸,停了。

不止是他,整个朝堂之上,片刻之间都变得安静无声!

然而只是片刻,很快地,一阵嗡嗡之声,猛然炸响!

三道秘旨!

德安也震动地看着李治——

三道秘旨?!

秘旨……不是只有两道?!哪里来的第三道……

然后,当他看到李治的表情之时,突然也觉得从脚底开始,一阵阵的寒意,涌了上来!

因为……他看到……

李治的瞳孔,竟然紧紧地缩了起来!

那是他在害怕!他在害怕!

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惊恐?!如此不安?!

难道……难道从一开始,李治就知道自己师傅手中的秘旨,不止那两道?!

第三道秘旨中,到底又有什么?!

一阵阵不祥的预感,从德安身体的最深处,翻涌而上!!!

……

同一时刻。

正在立政殿中给小儿子绣着件新衣的媚娘,突然被针刺了一下手指,立时,一滴血珠渗入了那原本洁白绣金的衣料上。

没来由地,她觉得一阵心慌,抬头看看前方,正待叫人,却意外地看见一个许久不见的身影。

是王德,衣冠隆正的王德。

媚娘看着他,突然觉得呼吸一紧。

好一会儿,她才徐徐起身,像是着了魔般起身,看着王德,张口欲言,却不知说些什么。

王德也看着她,目光中有悲悯,有同情,却也有无可奈何。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轻道:

“娘娘,您准备好了么?”

媚娘轻轻眨着眼,看着他,欲张口,却不知说些什么好,好一会儿才涩了声音轻问:

“准备好……什么?”

王德垂目,很快复又抬起,看着她道:

“准备好,自此一刻,立于主上身边,抛下一切,永伴他一生一世了么?”

媚娘的脑中,似乎有一道闪电轰然炸裂,将她的眼前炸得一片漆黑,又一片明亮,脑袋也嗡嗡做响……

好一会儿,她突然道:

“抛下一切?所有的……一切?”

“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