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粱一梦,万世留名六十九(1 / 2)

黄粱一梦,万世留名六十九

李弘听到这话儿,当下就愣住了,好一会儿才猛然立起来,瞪着他道:“你说什么?本宫这儿居然也……”

只说了这么一句,他便再不说什么了,转来转去一会儿之后,他咬牙回头道:“你确定了是他?”

“是。”

静和叹息道:“正因为确定是他了,所以静安才特别将他带在身边的,想着过了这几日,寻个由头拿下了细细再审――毕竟不知道背后站着谁,若是急匆匆地就拿了,怕反而坏了什么大事。”

“你办得好……”

李弘叹了口气:“办得好……如此一来,至少母后那边儿出手,就无人敢说什么了。”

静和一怔:“殿下的意思是……”

“有母后在,她出手便是理所应当,任谁也不敢说什么的。再者这两日宫禁严,母后正好也可做了借口,无人会防。”

“可那宫外人,会信么?”

“若是丢了普通的财物,或者不信。但说母后只是模模糊糊说一句丢了父皇什么重要的东西,那宫外的人肯定是会信的――毕竟他们着人来本宫处的目的也是这个。

再者母后有意混淆言谈,说不定如此一来,反而能起惊蛇之效,让他后面的人,自己站出来。”

李弘深思道。

……

另外一边。

后殿中。

武昭看着一样样地往自己面前呈上的东西,点了一点头道:“都齐全了?”

“能搜得出来的便在这里了。娘娘,从这些东西上来看的话……他怕真是郇王府上的。”明和皱眉。

武昭没有立时回答他,纤纤素手只轻轻拈起一根金针,看了一会儿突然道:“明和,你去寻个宫中金银匠来,本宫有事相询。”

明和应声而去,不多时便将人带了进来。

“你是宫中精于此道的匠人了,且来为本宫瞧上一瞧,这根金针的成色如何,针尾所镂的花饰,又是哪一道哪一府中常见的。”

武昭和颜悦色道。

匠人应命而去,看了一回,才来报道:

“启禀皇后娘娘,这金针做工虽然勉强算得精细,花饰也似极咱们大唐时下最得兴的菱花纹,但其质地不纯,细看之时,落笔也是有粗有细。且其菱纹乃旧年间的回纹菱花,近年于我大唐,便是边塞小城也多不用此纹,而改为新兴的云卷菱花。”

武昭挑一挑眉:“但本宫看这金针成色仍新。”

“确是刚刚铸成不久。”

白眉白须的老匠人笑了笑道:

“正因如此,老朽才敢斗胆一猜,此物是否为东瀛所有――而且怕不是高官贵胄,却是东瀛皇家所得。”

武昭目光一锐:

“老丈何出此言?”

老匠人听得一国之母如此尊称自己,实在心中满心欢喜,立时道:

“娘娘,我大唐自前朝以来,于这金银一艺上,已是进益非常,周邦诸国,无一能及。便是那擅制金银器的波斯突厥吐蕃高句丽等国,近年来也渐于我大唐之右。

更不必说其他诸如新罗百济以至东瀛这等势微小国。”

武昭点一点头:

“听老丈这等意思,近年来诸国效我大唐之风,仍然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