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六五节他不是人(1 / 2)





  原本武则天将他的奏折留中不发,表明了朝廷的态度,会见风使舵的臣子往往聪明地让奏折不了了之。

  但庄敬之跪阙,让朝廷难以下台,武则天不得不召集执政、御史台、大理寺、刑部诸大臣会商。

  衮衮诸公,有心帮韦晞的默不作声,他们不能作声,想害他的则不用作声。

  谁叫《七律·贺唐军渡过怒江》太逆天,驸马写得爽了,麻烦就大了!

  独有侍中袁公瑜说道:“可暂不作处理,如今韦晞统大军在外,如若有消息到达军中,万一因此兵败,功败垂成,则葬送我千万大军,二十万余人命白折,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和三国时许攸之事不可忘!”(李广利统大军在前线与匈奴作战,在后方的妻儿却因罪而被收押,因此而逼反李广利;袁绍与曹操对阵官渡,同样地绍之帐士许攸因其家人犯法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送上好计,致袁绍兵败)

  这是很好的缓兵之计,在封建社会,高位者要以将功赎罪嘛。

  诸大臣以之为然,武则天顺水推舟说押后再审。

  不料,庄敬之与朝廷卯上,就跪宫门不走了!

  让朝廷非常的为难,而太平公主恨不得派人将庄敬之和张生统统杖毙!

  好在这时,有一个人回京,而公主也找到了主心骨。

  ……

  “参见公主!”一袭浅绯衣服的崔千寻从容向太平公主行礼道。

  “崔(工部)郎中你来得好,快给本宫想个办法。”太平公主气呼呼地道。

  “公主勿忧,先镇之以静,办法总会有的,小人决动不了大将军一根汗毛!”崔千寻宽慰太平公主道。

  韦晞率大军征伐吐蕃,他这一系统的重要人物悉数参与,除了原来的军中参军崔千寻,他本在外督促“十字大马路”工程,闻讯后即时赶回京城。

  他回来是件好事,因为他的角色定位是韦晞的狗头军师,手执白纸扇,前来处理事情,别人也信他,都知道他是驸马的亲信,他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起来。

  太平公主叫来莺莺,气呼呼地吩咐她道:“你说!”

  崔千寻看看那个小娘子楚楚动人,人比黄花瘦,就让她不要着急,有话慢慢说。

  由于他的和气,莺莺遂将与张生交往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

  崔千寻点评道:“张生居心叵测,莺莺少不更事!”

  “计将安出?”太平公主问道。

  “臣已有头绪,公主勿忧,容臣与其他人商量一下。”崔千寻遂向太平公主告退。

  ……

  京兆韦府、武承嗣、袁公瑜、郭待举等,崔千寻加上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的官员们一一去拜访。

  凭借着工部郎中的这身皮,还是可以与对方交流,尽管有些人冷嘲热讽说崔千寻的后台快倒了。

  “难难难!”郭待举与韦晞关系相当密切,也就直言不讳地道。

  “问题在于庄敬之拿了大将军的诗作,有此证据,虽然得之不法,然确切难以,嗯,抵赖!”郭待举这么说的。

  “这就是庄敬之攻大将军的关键了。”崔千寻敏锐地道。

  “必须让它不起作用!”他寻思道。

  “不能使用非法手段,现在风头火势,甚至连张生也不可以动他。”崔千寻敏锐地想到这一点,他真的要使用非法手段,还是有不少力量可以动用,京兆韦家肯定不会坐视不理(韦晞若成造反派,则韦家必受损害)、公主府的人手还有军队的力量,但他一个都不能动用。

  因为,有人在等着他们犯更大的错误!

  崔千寻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张开着一个巨大的网,从张生开始,利用庄敬之,他们两个人不但不能死,还要让他们好好地活着。

  因此他礼节性地拜会侍御史狄仁杰时,说出他的忧愁来。

  狄仁杰绝非普通人,早已经安排了人手去保护这两个人!

  “不仅是为了案件,我也不希望韦大将军的声誉有所损失!”狄仁杰光明磊落地道。

  “狄公亦不信大将军会造扳?”崔千寻讶道。

  “他兵力已疲,将士们归心如箭,且粮草不继,一如三国时的钟会灭蜀的情形,岂能造反!”狄仁杰晒道。

  “狄公有此想法,我也就放心了!”崔千寻欣慰地道。

  狄仁杰摇头道:“我也不是在帮你,我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一个无反意、有功的大将军怎么也不应受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