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六六节韦晞视军(2 / 2)

  部队调动(不是去打仗,兵部调兵无事),神都朝廷、兵部都惊动了,兵部侍郎李昭德赶快过去看个究竟。

  十天后他返回神都,告诉竖起耳朵来听的武则天,她那个东床快婿在做什么。

  “驸马爷在练兵!”李昭德告诉太后。

  “练兵?”武则天盯着他道。

  “对!就是在练兵!”李昭德在太后眼神重压下依旧不动摇地道。

  于是武则天看过了李昭德带回来的《军营练兵记录》之后,看过韦晞着军人每天唱《精忠报国》,发表了忠于太后的讲话。“军人,忠于太后,太后,对军队关怀备至,在太后的领导下,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人们生活富裕,军队强大,取得了对高句丽的胜利、突厥的胜利、破吐蕃、灭契丹,现在进行的西征大业方兴未艾……”韦晞往太后脸上大肆贴金,武则天欣喜不已,也相信了韦晞只是单纯在练兵。

  真想做什么,不会这边说忠于太后,那边拆台,这等于自打嘴巴。

  不过当李昭德唱起了《送别战友太平公主》,武则天沉默了,她听出了是什么意思。

  韦晞呆在长安的时间不长,然后他一路北上视察防务,所到这处,强调忠于太后,专心训练,做好打仗准备!

  听清楚!他只说忠于太后,一点没讲到忠于皇帝和大唐,改弦易辙之快,让武家诸傻们与酷吏们、大唐的粉丝始料不及!

  对防务他抓得非常紧,按检查情况奖的奖,罚的罚,升职、撤职,他一言而决,送到神都报备时,武则天一个名字都不驳回!

  北方军界氛围大改,军人们抓紧训练,忙碌不停,能直达武则天案头的监察司马报告均指出部队的作战能力更强大,对太后更加忠心,坚决维护太后的统治。

  ……

  韦晞到达了中受降城(包头),黑齿常之接着他,介绍军情。

  三座受降城守将分别是杨德清(杨成献之父)、黑齿常之和郭齐宗,位于抗击东突厥的最前线。

  此时唐军处于战略进攻状态,三座受降城军马精良,防御严整,控制温暖的漠南、黄河河套,如同绞索,牢牢地掐在了突厥人的脖子,让他们透不过气来!

  唐军依托坚城,扫荡部族,只要北方风雪一停息,雪化了,唐军就不断出击!

  在突厥人牲畜“春瘦”时,在夏天、在秋天,唐军战个不停,专攻人口和牲畜,抢劫突厥人的人口和牲畜,人口当奴隶,牲畜带回来吃掉或者卖掉,带不走的话那就杀,杀光他们的人与牲畜!

  要是突厥人大起,他们就退守城池,万把人步兵防守,突厥人十万骑兵也奈何唐城不得。

  虽然突厥人极力反击,但受降城形势实在太好,持续地给突厥人放血,他们的力量在不断地衰竭中,已经难以为继。

  除了被攻击,还有。。。唐人的商队再也没有来过。

  武则天、韦晞的态度坚决,谁敢资敌,就杀谁!

  过往,唐人大族为了利益,吃里扒外,把物资运送到草原上,投敌卖国助长突厥人实力。

  边将为了银子和功劳,养寇自重。

  但在武则天与韦晞面前,大族会被灭族,而边将也没有资本与朝廷讨价还价,并且还有西征的诱惑,他们将彻底平定北方!

  唐人的商队不在草原上出现,没有了盐巴、茶叶、酒、铁器、各种生活物资等等,突厥人的生活彻底沦为乞丐!

  贵族没有了丝绸裹身,牧民家庭没茶喝,连屎都拉不出!

  “突厥人已经没有什么反抗之力了,任我们宰割!”黑齿常之得意洋洋地道。

  “是时候了!”听取了黑齿常之的汇报后,韦晞拍板道。

  顿时,黑齿常之与部将们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