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一四节西征新态势(2 / 2)


  贫民没什么见识和本事,巴依能够家成巨富,自然有水平。

  聪明的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积极向“两府”靠拢,一家子统统起了汉名、学习汉语,穿起唐衣,信仰佛教。

  甚至他的家族后代,出了两个进士(其实是照顾边远地区的名额),成为新贵。

  ……

  巴依大老爷和胡大,都是西征路上的幸运儿,在东方大军征伐西方的大业中,许多人被杀,很多的豪门大族沉沦,但也有象巴依大老爷和胡大等人应运而起,得到了重大利益,尤其是那些及时归降的城市,原来的官府都得到了留用,只要他们表现出忠心,长官发财个个在所难免。

  ……

  在碎叶城的韦晞行营还没有收拾行装,他们预计在伊斯法罕开战后一周赶往伊斯法罕。

  然后不到一周,就接到攻陷伊斯法罕的消息,进展不可谓不快也!

  韦晞欣然地看着战报:先是火力攻击,然后破城,得到了“第五纵队”的帮忙,顺利地取下伊斯法罕。

  避免了重大损失,甚至连化学弹也都没有动用。

  战情汇报上,范无伤指出:“……我军持续给敌人压力,造成里应外合的有利局面!”

  于是韦晞在上面批道:“牛刀杀鸡,致敌露出破绽,成就我军!”

  他办有“学习班”啊,高级将领们在学习到这一战例后,之后的带兵,更喜欢重兵突击,火力急袭,打得敌人苦不堪言。

  不过这么做,钱也是哗哗地流去,军需官、财政官都很有意见。

  韦晞说了:“只要人没事就好,多花点钱没关系!”

  确实不错,有人就有希望,有人就有一切的可能!

  韦晞的以人为本的大政方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西征顺利完成,死伤的人数较低,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打下伊斯法罕,对于西军是极大的利好,往西而行,沿途皆无雄城抵抗西军的步伐,低矮的城镇去抵抗精通攻城的西军那是无能为力,因此,大食军一路撤退,把人员、物资都集中在两河流域,翼借助大河天险和雄关险隘,去挽回目前的颓势。

  他们不能够再退了,再往后退,就是大马士革,就是阿拉伯半岛!

  两河流域有众多的人口,是鱼米之乡,还是白衣大食重地的屏障,绝对不容有失。

  因此摆在西军面前的是大食军的重兵集团,他们拼凑了十万拥有阿拉伯马的精锐骑兵,二十万普通骑兵,二十万精锐步兵还有三十万的守城兵,号称百万大军!

  分散在两河流域地区,等待着西军的到来。

  他们将要面对的是王孝杰的八万骑兵和范无伤、帕罗特的三十万步骑还有韦晞的五万骑兵,韦晞军队不过是对方的一半,反倒是韦晞军士气高昂,而大食军上下忧心忡忡。

  “他们军队虽多,但是能战之兵很少!”参谋长姜咨根据敌我双方情报分析起来。

  能够使用的兵力是十万阿拉伯马的骑兵还有二十万装备较好的步兵而已,而唐军每一个兵都是顶呱呱的,别看大食人多,那都是个菜。

  所以,西军骑兵与大食人在底格里斯河两边对峙,西军前出的骑兵不到五万,与他们对峙的大食人空有五十万却不敢过河,无法给予西军重大威胁,坐看西军步兵主力围攻阿巴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