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9节(2 / 2)


  但是蜀地远离中原,虽然能割据一方,但没办法对中原造成威胁,只能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无法继续壮大。

  想要“出门”去中原逛一逛,蜀地政权必须开门,而且要把这门掌握在自己手中。

  汉中就是蜀地的北大门,扼守川蜀咽喉要道,进可攻关中平原、直接威胁京畿,退可守蜀中,可以说就是整个蜀地的大门,是入蜀的必经之路。

  当年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局势,就着重强调了汉中的重要性。刘备建立蜀国,必须牢牢守住两个大门,一个是北面的汉中,一个是东面的荆州,有这两个大门,蜀中就可以在割据一方的同时占据对曹魏和孙吴的主动权。

  后来诸葛亮就是以汉中作为北伐的重要据点。

  九宁并不满足于龟缩蜀地,她需要往外扩张势力。

  荆州、鄂州、江州几地关系盘根错节,她和江州周家、鄂州周嘉行关系微妙,现在周嘉行正和契丹作战,江州周家态度模糊,她绝对不会在这种关键时刻去打荆州的主意,自然首先考虑汉中。

  拿下阆州、兴元,从汉中出兵凤翔,轻而易举。

  李昭理清思绪,心口噗通噗通,跳得厉害。

  蜀地在九宁的掌控之下,南面诸节镇虽然富可敌国而且割据已久,但是真正能够威胁到中原政权的淮南已经被九宁划到周嘉行名下,其他几地节镇皆不成气候,而中原现在两大势力形成鼎立局面——河东李元宗和后起之秀周嘉行。

  改朝换代的不一定是这两个人,但是改朝换代之后有能力平定乱世的,只有他们二人。

  当初在成都府,九宁拟好诏书,迫使李曦盖印,让周嘉行兼领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淮南节度使,加中书令衔,赐铁券,举世震惊。不过当时众人关注的是周嘉行从此摆脱不尴不尬的出身,正式得到朝廷的承认,并没有深思为什么让他兼领淮南节度使——那会儿淮南乱成一锅粥,朝廷给谁都行,反正当地将领都是土皇帝,根本不把朝廷的诏书当回事。

  现在再看……周嘉行一步步往南、往东蚕食吞并周围节镇,九宁控制蜀地和京畿西面,河东、宣武被包围在中间,如果周嘉行和九宁合作,李元宗必然腹背受敌。

  他们俩为什么会这么默契?

  原以为九宁离开周嘉行,他们应该疏远了才对,毕竟一年多没见,两人的身份都变了,而且还有一个江州周家横亘在他们之间……

  李昭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推开舆图,霍然站起身。

  他快步走出寝殿,往望仙台走去。

  皇帝跑了,权贵也跑了一大半,长安衙署早已废置,现在留守的官员都住在宫城内。宫中几大主殿曾被大火焚烧,局势混乱,来不及修缮,武宗在世时常去望仙台观星,卢公等人的住处和望仙台离得不远,大家商议大事时就选在望仙台旁边的廊芜里。

  李昭赶到时,卢公刚好从里面走出来,正侧头和身边几个年轻官员说话。

  袁霆退兵,饱经忧患的长安终于可以暂时喘口气。

  和前些天的惶惶不安、忧心忡忡不同,此刻众官员神色轻松,卢公也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

  李昭走上前。

  明间里面传出脚步声,九宁在亲随的簇拥中慢慢走出来。

  看到她,卢公立刻摆摆手,示意学生们不要说话。

  众官员赶紧止住话头,一并连呼吸也止住了,默默地看着九宁。

  九宁嘴角轻翘,脚步不停,含笑朝卢公和其他人颔首致意,转身往内宫的方向走去。

  肩披白氅、腰佩弯刀的亲随们拔步跟上她,簇拥她走下长阶。

  卢公手拄兽首铜杖,目送九宁走远,收回视线,转头,看着李昭。

  “大王,你猜凤翔节度使为什么会突然退兵?”

  李昭望着远处九宁的背影,“有人占了凤翔?”

  卢公:“不错。”

  李昭:“是杨昌的人?”

  卢公叹息一声,“不,是公主的人。”

  李昭沉默。

  卢公:“刚才公主告诉我,凤翔已经易主了。”

  ……

  凤翔府是袁霆的老巢。

  关中地区的节镇实力不如袁霆,大多依附于他。长安没有多少兵马,而兵强马壮的李元宗和周嘉行合围契丹军,都快打到云州去了,离得太远,管不到长安。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眼下关中袁霆实力最强,所以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敢堂而皇之率兵攻打长安,要求九宁下嫁。

  能和他作对的无暇多管,有这个闲心的不敢和他作对,袁霆自以为抓住最好的时机,非常得意,连发几道檄文,据说连婚期都定好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会有一支军队突然从西南面杀出来,如神兵天降,直接灭了他的老巢。

  趁九宁出川、吸引袁霆的注意力,杨昌那边分兵往北,走汉中取凤翔,然后继续往长安而来。消息传到袁霆耳朵里,他心急如焚,忍痛舍弃长安这块大肥肉,退兵掉头回凤翔。

  ……

  李昭猜到有人围魏救赵,逼袁霆退兵。

  但他以为攻占凤翔的必定是杨昌,可卢公却说是九宁的人。

  炎延在长安,九宁的部曲中还有和炎延一样能领兵打仗的将才?

  卢公捋须,沉声道:“大王……杨节度使听命于公主。”

  李昭眼皮跳了几下,明白了。

  不管攻占凤翔的是杨节度使的人还是蜀地其他将领——现在他们都算是九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