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2节(2 / 2)


  庄民国看在大哥庄民安的面上提醒她们一句,不要去走歪路,大妞现在十七,明年才?十八,按规定是办不了证的,还要让人家等上好几年。

  大嫂刘春枝她们要是也想先送人过去,被?人举报了,大哥的工作也保不住。

  县里的两家建筑队现在都是挂在县里的厂子上的,跟县厂挂着钩,要进建筑队的人,都是挑的家庭清白的,要是一个喜欢搞小偷小摸的进去了,人家会说县里的厂子怎么叫这种?品性不好的去了建筑队,对厂子的名声不利。

  看她是要为了这三百块还是为了保工作。

  庄炮仗给刘春枝传了话,回头还问庄民国:“那这样?说,玉林他们也要二十二才?能结婚领证了?”

  “是啊。”

  庄炮仗是巴不得两个孙子长?大,好抱重孙的了。

  庄民国其实不着急,上辈子他逼婚逼了一辈子,都没催成功,人家当?爷爷的,膝下有孙子孙女软软的喊,他膝下只有一台收音机,其实哪有不羡慕的,但人家短视频上不是说了吗,催了没用,越催越反弹。

  有些当?爸妈的催到最后孩子都不回来了,电话都拉黑了,孙子孙女没见到,养大的儿子女儿也飞了。

  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不催了。

  还劝他爹:“他们要去读大学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读出来都二十几了,正好的。”

  庄炮仗点?点?头,不过夜里庄民国倒是看到他悄悄招了大儿庄玉林去说悄悄话。

  庄玉春在给他讲学校发生的事。

  他们杜老师被?调去教五年级了。

  “邱老师今天?来给我们上课了,“巫”,不对,是杜老师她走了,她以后都不教我们二年级了,邱老师说了,以后杜老师专门负责给五年级的大同志们抓学习成绩。”

  邱老师还给他们说了,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杜老师还是会教他们的。

  二年级一班的小同志们都“疯”了,就跟过年一样?,在教室里蹦蹦跳跳的,跟开欢庆会似的,高?高?兴兴把“巫婆”,不对杜老师给送走了。

  他们还亲切的把杜老师的外号给取消了,重新亲热的喊她“杜老师”了。

  庄民国问,“那你们喜欢邱老师吗?”

  “特别喜欢,超级喜欢。”跟杜老师相比,学校里的所有老师在他们二年级一班的小同志眼里都是“好老师”,都让他们亲切,邱老师一年级教过他们,这些小同志最喜欢的就是他。

  现在杜老师走了,小同志们对杜老师的“恩怨”也放下了。

  庄玉春还拍拍自己的胸脯,很大度的说:“我们小同志们都原谅她了。”

  庄民国提醒她:“等你们读五年级了,还是会遇上她的。”

  他乐观呢,不在意的说道:“等以后遇到了再?说。”

  那时候,他们就长?大了。

  杜老师的“威风”就不能波及到他们了。

  现在的小孩子,说话都是一套一套的,还特别的会以理服人呢。

  他们明天?放假,已经说好了要去三姑姑家,去跟阳阳表弟和媛媛妹妹玩。

  该睡觉了,庄民国还在算账,把厂子上登记的那些砖的出货量总合,他们就往屋里跑了几圈了,看他还在不在忙,等一会还在忙,还站在旁边劝他:“爸爸,妈妈都上床了,你也快上床睡觉。”

  “熬夜对人不好。”

  还要陪他们睡。

  陈夏花这两年都没跟两个儿子一起睡过,他们兄弟单独睡一张床睡熟了还不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睡,嫌挤。

  她往里边躺了躺,叫他们上去。

  兄弟两个不客气,他们半大的少年,都是长?手长?脚的了,最后就给庄民国留了一个最外边的小空位。

  半夜就把庄民国给踢下床了。

  母子三个把床给占光了。

  庄民国去了他们兄弟的房里睡。

  陈夏花一早起来烧饭没见到人,找了一圈才?在庄玉林他们房里找到了。

  天?刚亮,庄民国也起来了,天?气热起来了,田地里缺水了,陈夏花烧饭,他就挑了桶去打了水,给苗子地的苗子浇水。

  苗子地是田改造的,也有引水沟,现在是放水的“高?峰期”,等着往田里引水的人多,他出去就见村里有人守着,怕走了被?人截了。

  现在每家都是引水的时候就有人守,等引水到田里到了高?度了,才?起泥沟,让下一个来引水,庄民国从?来不跟他们争的,好多人四五点?就起来守了,也争不过。

  他担了水去,跟村里人打了个招呼,就浇苗子去了。

  苗子浇水不能一下往苗子上倒,他们都是用手轻轻洒,等苗子地面上的泥土吃进了水就不浇了,退休工人睡不着,在村里都走了一圈了,还跟庄民国聊了几句,“你们家这苗子长?得是真?好,有技术。”

  庄民国说:“没什么技术,庄稼人么,照顾得精心?点?就长?好了。”

  “退休工人老沈”可是村里的名人,跟以前放映队挨个大队放电影,那里头的人一样?,田婆子的故事里,退休工人老沈是勇敢的、顽强的,他是经过了许多努力和考验才?正式当?上了一位光荣的工人,在厂子里任劳任怨,带了四五个徒弟,发明了不少便民的好机器,为建设奋斗了一辈子,最终退了下来。

  退休工人老沈以前是机械厂的工人师傅。

  老工人了。

  他娘向婆子说的,田婆子最近跟继子走得近,家里的菜都往城里背了几回了,想跟继子取经,继续讲“退休工人老沈的工人儿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