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32节(1 / 2)





  朱襄没有把蔺相如送回蔺家,而是带回了自己家。

  蔺贽还在当郡守,蔺相如在家中无年轻人照顾,朱襄不放心,便让蔺相如暂时住到了自己家调养身体。

  但无论朱襄如何努力,蔺相如的身体仍旧迅速衰败。

  直到蔺贽匆匆回家,抱着蔺相如大哭一场后,蔺相如才振作起来,勉强能进食了。

  能进食之后,再调理身体就容易许多。朱襄不再隐藏自己的手艺,让相和打造了一口铁锅,用大豆榨取了植物油,把后世的清炒煎炸都拿了出来,变着法子给蔺相如做好吃的。

  虽说体弱的人需要吃清淡一些,但最关键的是能吃进去东西。只要能吃,就能吸收营养,身体就会好。只要肠胃受得住,一些不太健康的烹饪方式都无所谓了。大豆油比动物油对肠胃负担更少一些,蔺相如吃了植物油烹饪的菜肴,滋味浓厚,对肠胃负担也不会太大。

  蔺相如最爱吃嫩姜丝炒猪肉丝,把猪肉丝和姜丝混在粟米饭里一起吃,他连下两碗粟米饭。

  食粮增大之后,蔺相如的精神立刻好转起来,咳嗽也变少了。

  蔺贽对着朱襄高兴得嚎哭了许久。

  蔺贽的兄长们得知此事之后,纷纷写信向朱襄道歉曾经因朱襄身份地位而生出的轻视,说蔺贽有朱襄这样的挚友真是蔺家之幸。

  蔡泽本来都准备西行了,见蔺相如重病,赵国又和秦国剑拔弩张,担心路上不安全,便继续留在朱襄家中,帮助朱襄侍奉荀况和蔺相如。

  李牧不知道从何得知了蔺相如重病的事,派人送来不少人参灵芝,说是燕国辽东而来的商队贩卖的好东西。

  雁门郡不仅与匈奴毗邻,也与燕国毗邻。雁门郡的商市上经常会有燕国商人贩卖东西。

  在众人的关心下,蔺相如终于能杵着拐杖出门散步了。

  朱襄松了口气。

  父母早逝,蔺相如对朱襄而言,就像是他的父亲一样。虽然知道古人的寿命不会很长,但看着蔺相如的身体逐渐衰败,朱襄仍旧难以接受这位可敬可爱的长辈会这么早离他而去。

  蔺相如的身体虽然好转了,但长平之战如悬挂在朱襄头顶的利剑,现在轮到朱襄寝食难安了。

  见朱襄精神萎靡,蔺相如反过来安慰朱襄。

  “赵秦一战再所难免,但你不需太过忧心。”蔺相如以为朱襄是担心赵秦战事会影响政儿,“七国互相多征伐,但从未有过泄愤杀质子的事。政儿年幼,即便赵王想要泄愤,也不会针对一年幼稚子。何况现在知道政儿身份的人并不多。”

  朱襄勉强挤出笑容:“我不是担心这个。我只是担心这次打仗会死很多人。”

  蔺相如叹息:“打仗哪有不会死人的?不过廉颇虽然老朽,守城本事还是不错。只要秦国攻不下上党和长平,或许能少死一些人。”

  可赵王并不只想防守,他想打出去,打赢秦国啊!朱襄在心里道,却无法和任何人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

  他无法和人说长平之战的后续,只能将这些苦闷深藏心中,将更多的精力投向种田。

  人只能看到、只能帮助到自己眼前的人和事。长平之战对秦国一统天下的意义什么的,现在朱襄并不想去思索这些。他只想尽可能地保住眼前的人。

  朱襄推测,长平之战可能会在明年发生。那之前,他如果能收获更多的粮食,或许廉颇就能在长平抵挡住秦国的进军。

  当很快朱襄就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无力。

  为了抵御秦国军队,赵王很快就发布了征兵令。包括蔺相如封地的青壮年被大举征兵入伍,朱襄想要增加粮食产量,别说教导别人更好的种田的办法,他甚至连种田的人都找不到。

  无论是精耕细作以求更多的收成,亦或是在荒地里栽种土豆以求补充额外的口粮,在田地里只剩下老弱妇孺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实现。

  朱襄能组织老弱妇孺,完成最基本的田地工作,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国内其实还有可以劳作的青壮年。

  但这些青壮年不是贵族的私兵,就是贵族的门客。朱襄试图让蔺相如尝试说服朝中贵族,让私兵和门客下地种田,以保证今年赵国粮食的收成。

  但蔺相如的三寸不烂之舌能说服秦王,却不能说服这些贵族。他们顶多让自己的私兵去自己的地里务农,但绝不可能去帮助平民。

  而贵族的地交的税非常少,如果是赏赐的地,甚至不需要交税;民间需要交税的地人手不够,眼见着冬小麦就要烂在地里。

  荀子见状,叹了口气,去面见平原君赵胜。

  “如今赵国即将与秦国打仗,两军交战,粮草是重中之重。如今赵国的粮食烂在地里却无人收割,赵国将士要如何填饱肚子?请平原君劝说赵王,让贵族的私兵和门客帮忙收割吧。若他们不愿意,同意他们拿走一部分粮食作为奖赏,也比颗粒无收好。”

  赵胜虽然看不起庶民,但对有名望的人非常尊重,能听得进有名望的人的劝诫。

  荀子的名望,放眼七国都是顶尖。赵胜立刻从谏如流,不仅向赵王进言,还主动命令自己的门客和私兵帮助平民种田。

  亲自接触到农事后,赵胜终于发现了朱襄的能耐。

  朱襄终于当上了官,被赵胜举荐给赵王。但因为赵胜仍旧对朱襄有偏见,所以朱襄只负责赵国邯郸附近的农事指导。

  在朱襄的努力下,邯郸的冬小麦终于收割完毕,小米和黄米也已经种下。

  廉颇专门派人送信夸赞朱襄,说军粮充足,有信心与秦国一战。

  ……

  已经回到秦国的子楚,在两月后才得知朱襄在赵国当上了农事官员的事。

  他把自己关进了书房睡了一宿。第二日,子楚让人取来百金,亲自前往应侯府中拜访相国范雎。

  范雎不仅是秦王的左臂右膀,也是秦王最爱的大臣。秦王为了替他抱仇,甚至哄骗平原君入秦,扣留平原君,以换取范雎仇敌魏齐的头颅。

  秦人都知道,若想做成什么事,找范雎总没错。

  子楚对范雎推心置腹:“我在赵国为质时饱受折辱,幸得友人朱襄接济。我仓皇逃离赵国时,无奈将稚子丢弃在赵国,又是友人朱襄帮忙收养照顾。如今赵国与秦国为敌,我担心会殃及稚子,进而殃及友人。求相国教我!”

  子楚知道范雎是一个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之人。他的经历与范雎当年经历类似,一定能唤起范雎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