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5章 奋起直追(2 / 2)


要说的话,其实是旗鼓相当。

也就是说,“衣华”级不具备碾压“南珠海”级的绝对性能优势。

关键还有,梁夏海军的第二种后条约型快速战列舰已经启动,第一批已经开工,其战斗力绝对在“南珠海”级之上。

按最新的情报,这种暂时还没命名的超级战列舰的性能全面超过了“衣华”级。

不说别的,标准排水量就有可能超过55000吨,满载排水量肯定超过65000吨。

虽然比狭夷海军没有建成的“狭夷”号低了点,但是只要建成了,那就肯定是迄今为止吨位最大的战列舰。

要说,吨位说不定会超过“狭夷”号。

还有情报表明,这种超级战列舰配备了55倍径的450毫米主炮,能在全射程范围内碾压当今所有快速战列舰。

在理论上,没有一种战舰能够挡住450毫米穿甲弹。

不止是“衣华”级,哪怕是还没有定型的“蒙大拿”级,防护最强的设计方案,也只能抵挡16英寸的重型穿甲弹。

最为重要的是,其建造进度,还超过了“衣华”级!

正是如此,尼兹才直接向洛福斯提出,提前启动BBX项目,也就是“蒙大拿”级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并选择配备9门18把英寸主炮的设计方案,通过把航速降低2节来增加5000吨的装甲用量。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针对450毫米穿甲弹的防护免疫区。

至于航速,在经过实战检验之后,纽兰海军早就认识到,超过33节的速度指标根本就没有意义。哪怕是舰队航母,在躲避袭击的时候也很少跑那么快。只要能够达到30节,就足够用了。

对战列舰来说,航速每降低一节,就意味着能增加1500到2000吨的装甲!

相对而言,厚实的装甲,依然是生存能力最根本的保证。

针对梁夏海军新式战列舰的建造数量,尼兹提出第一批至少4艘,最好为8艘,不然第二批都得到达8艘。

总而言之,建造数量不得少于12艘。

如果达不到这么多,就必须继续增加“衣华”级的建造数量,而且第三批“衣华”级最好得大改,对舰体结构做出调整,比如缩短舰体来降低结构吨位,换上3座配备3门18英寸主炮的紧凑炮塔。

总而言之,即便在快速战列舰上,纽兰海军还是得奋起直追。

至于建造费用,可以适当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比如缩减陆战队规模,减少登陆舰艇的建造数量。

理由非常简单:在能预见的未来,纽兰海军都没有发起战略反击的可能性,也就不需要太多陆战队与登陆舰艇。

至于岛屿防御,没有陆战队,陆军同样能做到。

其实,在塞岛与中转岛,就有不少的陆军部队,陆战队投入的兵力反到不太多。

在西南东望洋那边,陆军也是守卫岛屿的主力。

当然,关键其实是登陆舰艇,以及在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当中必然要用到的各种各样的运输船只。

哪怕登陆舰与运输船的造价低廉,可是数量太多了,总体花费并不小。

把这些资金省下来,足够建造几艘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