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6章 迁都之议(2 / 2)


年青的高句丽君王,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一点。

一年只有四个月的春暖花开,早晚还得注意防寒防冷;出门还什么好景色也木有,他这枚高句丽君王,在享受上甚至还不如中原的一名小吏!

相对来说,辽东四郡虽然也是苦寒之地,却比他们高句丽好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所以,君王伊尹谟想迁都于辽东郡襄平城。

反正,辽东四郡不是马上就要到手的么?

年青君王的想法很好,但丞相乙巴素却是持反对意见的。

……

“理由?”年青的君王没好气的质问着丞相。

对于丞相乙巴素,君王伊尹谟是满意的,但在迁都这个问题上,丞相却是横加阻扰,年青的君王表示不理解。

乙巴素解释道:“大王,中原汉人有一句俗语,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大汉这时暗弱不假,但十年之后,或者三五十年之后,大汉再度强盛起来呢?”

“肯定是会找咱们算一算辽东这笔帐的!”

“敢问大王,即便咱们高句丽再壮大十倍,打不打得过中原的帝国?”

伊尹谟摇头,表示打不过。

傻子都知道,中原大汉帝国有疆域十三州,人口是以千万为单位计数的,真要发动起来集兵,三五百万大军都是轻轻松松的。

而高句丽呢?

人口只不过两百余万,全民的成年男丁皆兵,也不过才不到三十万大军。

真要是与大汉帝国刚正面,他们高句丽只怕分分钟就是灰飞烟灭的命!

而这,就是当初乙巴素反对出兵辽东四郡的理由。

……

“但是,这与迁都没有什么关系的吧?”君王伊尹谟依旧不解。

反正辽东四郡都到手了,倘若大汉帝国再度强盛起来,肯定是要找他们高句丽人算总账的。迁都,这笔账也跑不掉,不迁都,这笔账也赖不掉。

既然迟早会被中原的帝国算总账,这时迁不迁都,又有什么关系呢?

乙巴素苦笑道:“如果迁都襄平城,他日汉军来攻,咱们想跑都来不及!”

“在国内城却不同。”

“因为咱们高句丽在中原人眼中,那是不毛之地。正因为是苦寒的不毛之地,一旦汉军来攻,就会步履维艰,咱们打不过的时候,逃跑也能从容一些不是?”

这么一说,伊尹谟就能理解了。“丞相果然高见。”

君王赞给丞相点了一个赞,接着却又反问道:“但是,咱们迁都到襄平城,先去享受个十几二十年不成么?”

“等汉军要攻来时,咱们再撤回国内城也不迟啊。”

“这长白山脚下的雪景,本王实在是看厌了!”

闻言,丞相乙巴素扼首,大王的这种想法,只怕高句丽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有。

乙巴素正想着找个理由,说服大王不要迁都时,“砰砰哐”的一声警钟,长鸣与国内城。

君臣二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惧。

“这是个什么情况?!”看清爽的就到【顶点网 o】

请持续关注我们,更新最快的小说网站www.ken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