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四十二章 争辩(1 / 2)

第四百四十二章 争辩

第四百四十二章争辩

两个时辰后,徐六准时的叫醒了徐光启。虽然徐光启还是感觉十分疲惫,但他依然强打起精神,让徐六打来一盆凉水,洗了一下脸之后,便又拿起之前写的那份奏章,看了起来。

徐六又去厨房给徐光启弄了些吃的直接送进了徐光启的书房,徐光启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看着奏章。

吃了几小口,徐光启就停了下来,让徐六将饭食撤了出去,他又提起毛笔,将奏章重新誊写了一遍。誊写好之后,徐光启又提笔撰写了一封乞求告老还乡的奏章。写完之后,又检查修改了一遍,再誊写了一遍,最后将两份奏章放在了一起。

第二天,徐光启又收到了李文博派阿虎送来的一封信,看了信之后,徐光启沉默了许久,然后又走到书桌边,将之前写的奏章重新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最后才和告老还乡的奏章放在了一起。

又过了两日,又是大朝的日子。徐光启将两份奏章揣在一起,便去上朝。在大朝会的时候,徐光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乞求告老还乡的奏章递了上去。

朱由检怎么也没有想到,徐光启竟然会在这个时候,乞求告老还乡,气恼之下,将奏章直接从龙座上扔了下来,冷声喝道:“不许!”说完之后,可能觉得自己的语气有点太过于严厉了,朱由检稍微放平缓了一些语气,说道:“徐阁老乃是三朝元老,国之重臣,如今朝堂正是佣人之时,阁老忍心在这个时候弃朕于不顾吗?”

徐光启从地上捡起奏章,跪在地上,将奏章双手托着举过头顶,继续说道:“皇上,老臣年事已高,精力衰减,已经不能再继续为皇上分忧,还请皇上成全,准许老臣高老归乡,埋尸桑梓。”

“朕说了,不许!”朱由检声音又提高了一些。

“还请陛下成全!”徐光启再次恳请道。

“你!~”朱由检瞪大眼睛瞧着徐光启,过了几秒钟,才又大声说道:“退朝!内阁诸臣、户部朝官御书房议事!”说着,朱由检便气冲冲的甩袖而去。

“老徐,你这又是何苦呢?”内阁首辅成基命走到徐光启身边,低声说道,“你若是走了,这朝中的局面岂不是要越发的糜烂了么?你难道就想看到那群空谈误国的家伙盘踞朝野,误国误民么?”

成基命话里话外的意思,徐光启自然也是知道的,虽然他也是出身江南,但却从来不屑于与那些人为伍,而且那些人因为他信了天主教,也从来没有将他视为同党的意思!

想到这些,徐光启不由得又苦笑了一下,将乞求告老的奏章揣进衣袖里,然后便快步追上成基命,一起向御书房走去。

进了御书房,朱由检的气还没消,冷冷地扫了徐光启一眼,然后又说道:“今日召列位臣工来,只有一件事,有关发行国家债券的事,这事也议了这么久了,内阁和户部诸臣的意思,朕也都明白,朕现在只想问一句,此事是否可以施行,是或者否,诸卿需替朕拿个主意!”

“皇上,老臣有本启奏。”徐光启上前一步说道。

“徐卿若是还想说告老还乡的话,就免开尊口吧,朕不会答应的。”朱由检摆了摆手说道。

“皇上明察,臣所奏之事,乃是与朝廷发行国家债券有关。”徐光启躬身说道。

“即是如此,徐卿便说来听听。”朱由检微微楞了一下,旋即说道。

“是,皇上。”徐光启应道,然后说道:“老臣旧时在乡下耕读,曾有灾荒之年,收成不佳,便去了隔壁族侄家借些钱粮,以度灾年。虽说借给老臣钱粮的,乃是老臣同族同宗的侄子,但他依然请了里正做保,签下借贷协议,三方共同按下掌印之后,族侄才肯将钱粮给予老臣。”

御书房众人听徐光启说什么借钱借粮之事,先是有些奇怪,但随即却明白过来,徐光启这是借着自己借钱粮的旧事,在说发行国债的事情呢。

徐光启说到这里,却突然停了下来,朝朱由检拱手行礼说道:“皇上以为,臣之族侄此举,是否妥当?”

朱由检微微皱了皱眉,旋即说道:“既然是爱卿之亲族,借些钱粮以度灾年,有何不可?又何须大费周章,让里正出面作保呢?卿之族侄,未免太不近人情了些。”

“皇上所言甚是,其实老臣之族侄为人忠厚,又勤劳踏实,操持庄稼,买东卖西,都是一把好手,因此才会赚下许多家财。而在臣之前,村里还有一无赖,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没钱就找老臣之侄子借贷,时日一长,村里的无赖子已经欠下老臣侄子数十万两之巨,便是十辈子也不一定能够偿还的清。

老臣侄子家,也因此而难以为继,日子也开始过得苦不堪言。老臣再找他借贷,他看在老臣是族亲的份上,虽然借给了老臣,但也不得不预防老臣变得跟那个无赖子一样,因此才会请来里正做中人,一旦老臣偿还不起,里正便会督促老臣以家中田产作为抵押,偿还对方。”

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检不由得楞在了当场,听到这些话,他哪还不明白,徐光启说的这些话,指的可不就是发行国家债券这件事么?

楞了一下,朱由检这才又说道:“爱卿所言,发人深省,朕已明了。只是不知爱卿以为,国家债券,当以何物为抵押呢?”既然徐光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朱由检索性就挑开了说。

“老臣惶恐,请陛下恕臣不敬之罪,老臣才敢继续说。”徐光启跪下磕头说道。